南五味子[中藥]

南五味子[中藥]
南五味子[中藥]
更多義項 ▼ 收起列表 ▲

南五味子,中藥名。為木蘭科植物華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.et Wils.的乾燥成熟果實。分布於山西、陝西、甘肅、山東、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貴州、雲南等地。具有收斂固澀,益氣生津,補腎寧心之功效。常用於久嗽虛喘,夢遺滑精,遺尿尿頻,久瀉不止,自汗盜汗,津傷口渴,內熱消渴,心悸失眠。

入藥部位

乾燥成熟果實。

性味

味酸、甘,性溫。

歸經

歸肺、心、腎經。

功效

收斂固澀,益氣生津,補腎寧心。

主治

用於久嗽虛喘,夢遺滑精,遺尿尿頻,久瀉不止,自汗盜汗,津傷口渴,內熱消渴,心悸失眠。

用法用量

2~6g。

炮製

採集加工

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摘,曬乾,除去果梗和雜質。

炮製方法

醋南五味子:取淨南五味予,照醋蒸法蒸至黑色。用時搗碎。本品形如南五味子,表面棕黑色,油潤,稍有光澤。微有醋香氣。

生理特性

落葉木質藤本,全株無毛,很少在葉背脈上有稀疏細柔毛。冬芽、芽鱗具長緣毛,先端無硬尖,小枝紅褐色,距狀短枝或伸長,具頗密而凸起的皮孔。葉紙質,倒卵形、寬倒卵形,或倒卵狀長橢圓形,有時圓形,很少橢圓形,長(3)5-11厘米,寬(1.5)3-7厘米,先端短急尖或漸尖,基部楔形或闊楔形,乾膜質邊緣至葉柄成狹翅,上面深綠色,下面淡灰綠色,有白色點,1/2-2/3以上邊緣具疏離、胼胝質齒尖的波狀齒,上面中脈稍凹入,側脈每邊4-5條,網脈密緻,乾時兩面不明顯凸起;葉柄紅色,長1-3厘米。花生於近基部葉腋,花梗纖細,長2-4.5厘米,基部具長3-4毫米的膜質苞片,花被片5-9,橙黃色,近相似,橢圓形或長圓狀倒卵形,中輪的長6-12毫米,寬4-8毫米,具緣毛,背面有腺點。雄花:雄蕊群倒卵圓形,徑4-6毫米;花托圓柱形,頂端伸長,無盾狀附屬物;雄蕊11-19(23),基部的長1.6-2.5毫米,藥室內側向開裂,藥隔倒卵形,兩藥室向外傾斜,頂端分開,基部近鄰接,花絲長約1毫米,上部1-4雄蕊與花托頂貼生,無花絲;雌花:雌蕊群卵球形,直徑5-5.5毫米,雌蕊30-60枚,子房近鐮刀狀橢圓形,長2-2.5毫米,柱頭冠狹窄,僅花柱長0.1-0.2毫米,下延成不規則的附屬體。聚合果果托長6-17厘米,徑約4毫米,聚合果梗長3-10厘米,成熟小槳紅色,長8-12毫米,寬6-9毫米,具短柄;種子長圓體形或腎形,長約4毫米,寬3-3.8毫米,高2.5-3毫米,種臍斜V字形,長約為種子寬約1/3;種皮褐色光滑,或僅背面微皺。花期4-7月,果期7-9月。

生長環境

山西、陝西、甘肅、山東、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貴州、雲南東北部。生於海拔600-3000米的濕潤山坡邊或灌叢中。

鑑別

性狀鑑別

藥材性狀:呈球形或扁球形,直徑4~6mm。表面棕紅色至暗棕色,乾癟,皺縮,果肉常緊貼於種子上。種子1~2,腎形,表面棕黃色,有光澤,種皮薄而脆。果肉氣微,味微酸。

藥性鑑別

醋南五味子:收斂作用增強。

相關詞條

熱門詞條

聯絡我們